我是人文科学系毕业生辅导员曹英军。我系2020届毕业生共计271人。自学院召开会议,我系积极响应实行全员包保责任制,以李书记作为我系包保院级领导,系主任、书记、主任助理四人分别包保一个专业,各教研室主任承担包保本专业。就业导师包保相应班级,论文指导老师包保各自指导的学生。同时,我系重点帮扶学生45人都有老师一对一包保并建立了帮扶台账。自落实包保责任制后我系就业效果提升明显,截至到今日,收到三方协议197份,全系就业率72.69%;其中法学专业63.29%,汉语言文学专业71.62%,广告学专业89.06%,英语专业68.52%。需重点帮扶人数已下降为25人。
我系于4月15日召开的就业工作会议上,一项工作任务交由与我,是联系懒就业和拟参加各类招考的学生,可以说这部分群体属于是最难啃的骨头。汉语言文学、法学两个专业,备考研究生、公务员省考、司法考试的、就业意愿不强的学生比例较高,最开始调查结果比例超过30%。另外,当时考研笔试成绩公布不久准备二战的学生不在少数,而且还存在一些疑问,例如在职研究生问题、应届生身份问题,通过政策解读、实际情况分析、过往数据统计,向就业导师讲解,和学生沟通,一一予以解答。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就业,讲解做好就业与考试两手准备的重要性,实行一对一指导,从而使得这一比例下降明显,现在,汉语言文学专业为14人,专业占比18.92%,法学专业8人,专业占比10.13%。目前,公务员省考公告还未公布,仍有不少学生执着于公考,我已做好准备,于考试结束后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新一轮的再指导。
按照时间脉络,结合今年疫情情况,我将就业工作主要规划为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为离校前准备阶段,主要工作是就业动员,以及做好各项需要统计、下发、备案的材料。离校后至5月初为第二阶段,这一阶段主要发布就业信息、组织招聘会、指导解决学生就业各种问题以及回收就业协议、上报就业数据库信息等工作。第三阶段是攻坚阶段,时间是5月中旬至打报到证之前,是逐一对未就业学生进行督促再动员阶段。
首先说经验谈不上,辅导员的就业工作我觉得就是做好学生与岗位之间的摆渡人角色。相关具体做法,我总结为如下五个维度:
一、工作讲策略。这方面呢,与就业专任导师采取联动机制,形成我系主任+书记+就业导师+辅导员共同负责推进,大家充分沟通与分享,使得就业工作形成合力。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,定期在系内进行商讨,及时反馈给就业指导中心。对于英语、法学专业就业率较低的情况,和就业导师沟通,采取跨专业、跨行业就业指导,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先就业再择业。英语专业部分学生在教育机构就业,现在主要是线上教学,我通过引导其采用邮寄协议方式与用人单位灵活签订协议。就业导师同时与我系就业基地等相关企业联系,挖掘就业机会提供给毕业生。
二、做到爱学生。我们的工作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,与学生的距离、感情就是做就业工作的基础。只有与学生共情,才能建立师生之间的互信。受到疫情影响,要做到关爱学生,就体现在日常电话、钉钉、微信等不间断持续联系中。从最开始的两轮摸底调查,到指导每位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,从早晨叮嘱签到上报健康情况到统计毕业生寝室物品,从发给每一位毕业生协议邮寄地址到填写上报就业数据库,可以说,每一位学生声音我都听过,情况我都基本了解。
对学生的关爱还体现在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上,这里边有家庭经济困难影响就业的、心理问题影响就业的、学业问题影响就业的、湖北等受疫情影响较重地区影响就业的,通过分类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问题。
三、学会讲道理。做学生思想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,做好就业的同时要给予毕业生特殊关注,做到全过程育人。离校在外的学子易受不良信息影响,尤其全球疫情当下,思想上要做到正确引导学生,言论上做好舆情监控。时刻不忘教育毕业生,做好工作求职与爱国爱校是同等重要的工作。工作中,建立了班级、党员、学生干部、特殊群体等钉钉群、微信群31个,定期采用视频、语音等会议形式做好线上思想教育工作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、价值观。
四、掌握精准度。前期通过调查毕业生的工作意向,分析不同岗位的特点,和学生探讨发展方向;同时与学生分享学习经验、平台和资源,给予学生相关指导。疫情期间对于无法正常找工作的同学,与他们谈心,稳定情绪;同时与企业、熟人和往届毕业生保持联系,积极为本届学生推荐相关招聘岗位。与学生定期进行单线电话沟通予以指导,根据个人不同需要,收集分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,精准发布。做好全方位给予毕业生政策解读引导、组织网络招聘等服务管理工作。
五、方法要创新。做了11年辅导员工作,今年这种就业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,线上就业工作同样给了我们机会,云就业、线上签协议等一些灵活有效的做法,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借鉴。不断增强我们的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。也要增强利用信息、驾驭信息的能力。
就业工作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和家庭,也关系到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,任重道远。毕业临近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作为辅导员,要完成好所承担的责任,做好毕业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,打通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公里。